即便如此,涉及到夯土工艺的精髓,古今莫不一致。单说模板,是从来不能缺少的。而围绕模板的,是系统的
夯土墙建造工法体系。传统夯土做法与现代工法的区别之一,只是夯筑方法、模板支设方式与墙体强度、饰面美观度的表层区别,实际上背后的精神内涵都是工匠精神。
对于一项
夯土墙工程,最多关注的是施工周期长短、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等问题。以古代技术为例,大致包括以下工序:材料准备、支模、倒料、捣实、夯实、拆模、养护。
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做法的
夯土墙施工进度非常缓慢,并且对墙体的强度以及垂直度只凭借夯土工人的经验去辨别,没有科学依据,墙面容易出现参差不齐的胀膜、漏夯等现象,达不到当代人对外观的要求,又不能保证施工质量。传统夯筑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高空安全措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达不到现代建筑施工要求,可谓既影响美观,又违反建筑施工原则。
传统夯土墙夯筑模板主要有两类。第一类版筑,采用3 块木板制作而成,两侧模板长,端部挡板的宽度同墙厚,侧模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木棍夹住,侧模与端部挡板之间通过榫卯连接并卡紧,模板高度一般为30-33厘米。
第二类椽打,采用表面光滑顺直的圆木代替两侧木模板,一般每侧有3-5 根圆木,当一层夯土墙夯筑完成后,将最下层的圆木翻上来固定好,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夯筑,依次一根一根上翻,循序进行,使用这种模板夯筑的墙体叫做“椽打墙”。
板筑夯土墙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受本身结构形式所限,模板尺寸无法做大,导致每版完成墙体高度、长度尺寸均较小,影响了墙体的整体性,且由于采用纯木制作,木板易变形易损坏。
椽打夯土墙采用圆木,因此夯筑的墙体表面凹凸不一,极不平整。由于其自身形式问题,不得不采用收分的办法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即墙体断面自下往上尺寸逐渐减小。同时由于没有固定的端头模,导致夯筑时墙体尺寸误差较大。而且这两类模板还存在一个共同缺点,即只能夯筑一字型墙体,无法解决相邻墙体的一次性夯筑,使得相邻墙体间会产生明显的竖缝,影响房屋整体性。
现代夯土墙工艺通过科学配比与加工工艺优选原材料,使其具有较好的黏合力,可大大提高墙体抗压强度和整体性,减少夯击次数和时间,缩短施工周期,且利于脱模,具有更好的表面平滑度。
朴之原融现代科技于夯土工艺,坚持致力于新型夯土墙美学与建筑表皮的研究开发,使建筑艺术、社会历史、人文内涵交相融合,精湛工艺、优质的美学呈现和上乘原材料,共同打造精品建筑与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