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之原:一家专业生产清水混凝土、夯土墙、仿木仿石等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福建客家土楼夯土墙技艺与文化意义

来源:朴之原    作者:    日期:2019-09-15    浏览次数:

导读: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亲密伙伴,人们最早的穴居,其实就是挖土而居,然后慢慢由地下来到地面,将对土的应用演变成夯土墙营造技艺,这个至少经过了千年的漫长进化过程。在土作成熟之前,人们生土技术主要经过了挖土、堆土的过程,继而夯土、版筑夯土等。
考察人类建筑发展,土当仁不让是最古来的建材之一,早在石器时代的人们就掌握了基本的生土建筑的营造技术。根据考古发现距今六千年前的半坡遗址中,就有大量的以生土为材料的建筑。生土建筑由于材料来源较为便捷而且稳定性良好,直到现在仍然主要以现代夯土墙而广泛运用。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永远是一个流行的话题,夯土墙工艺也是如此,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我国夯土文化遗产的存续受到猛烈冲击,包括营造技艺在内的一些依靠言传身教进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面临现代建筑思想和建造方式的巨大冲击而目益萎缩,已至濒临失传的境地,加强夯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福建客家土楼就是典型的夯土墙建筑遗存。古代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居家南迁,并在就地取材,建立起自己的家,这就是客家土楼发展的基本历史成因。土楼的营造技艺在明清时期到了发展的巅峰,其主要的建筑特点是墙体称重量大、工期长,相对于水、竹、石头等建材,土材占据重要地位。
从建筑技艺上讲,传统的夯土墙土楼构筑技术,主要是靠夯土版筑,即通过夯杵等工具将土料夯实干燥,来构筑墙体。福建土楼外墙使用的土料配方非常的复杂考究。除了建筑材料外,营造技术还特别注意夯筑工序,除非土质非常好或者天气好,否则夯筑的过程必须坚持一天只行墙一周的原则,等到夯好的土楼质量达标才能进行第二圈的夯筑。每圈行墙之间的连接处,一定要保证密闭性,必须使用泥刀、竹片进行修正。

从文化意义上讲,夯土墙土楼围屋的向心性、对称性特点及聚族而居的特征,可谓是儒家文化和宗族精神的缩影。所以说,土楼营造技艺的建造与延续,不单单是出于生存防御的需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理想精神家园的追求与渴望。

据一些建筑土楼的老师傅介绍,夯土墙土楼的选址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参照标准:一是要选择向阳避风,靠近水路地方,从而有利于生活,生产和出行。二是要按照“左青龙,右自虎,前朱雀,后玄武”的传统风水文化,实际来看就是左侧有流水,右边有山坡,前方有开阔,后方坚实的外部环境。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好的地势不但能避开凛冽的北风,同时能获得最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开阔的视野。三是要根据山势的高低、坡度的缓急来选择楼址,使夯土墙土楼与山体山势相呼应,配比适当,和谐统一。
上一篇:现代夯土工艺崛起,让给夯土墙民居民宿重出江湖下一篇:现代夯土墙又美又环保又耐用,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