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建筑的外衣,更是建筑的叙述语言。不同的材料组合,带给人们不同质感,表达着建筑本身的立场、它的感性与理性。夯土墙是一种特殊的建造材料、技术和工艺,它表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自然沧桑,一种对诗意栖居的向往。
而归根结底,
夯土墙建筑,无论结构或立面,根于夯土材料,得失却在设计师把握的方寸之间。
现代建筑,在跨过实用功能之后,持续向表皮艺术化设计的方向发展。结构越来越成幕后英雄,好的texture几乎可以主导整座建筑的成败。在各种专业评奖中,如普利兹克建筑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都显露这种迹象。
▲游客中心:世界最高夯土外墙,采用朴之原夯土墙
一座建筑存世千百年,固然在于结构之功,但它扬名立万,首先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造型立面。有时,即便结构足够简单,只由立面变化带来或新奇靓丽或底蕴深厚的视感,便完全能脱颖而出。
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以木头为构架。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夯土墙所用的材料,给人以原朴、纯真之感,在内涵和深度上,完全可以媲美西方建筑中用的石料,而远胜于许多炫目繁复的现代材料。
▲现代建筑采用的
朴之原夯土墙,肌理独具
材料代表的不同语言,表达着不同思想,流露出不同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如果说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近现代以来,西方在经济上引领整个世界,高而尖的传统延续到现代,顺势打造出一派光怪陆离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实际上,中国传统建筑推崇土木,与西方石制建筑根本不同。
▲朴之原艺术馆内夯土墙,土木元素尽显悠远意境
中国土木建筑以夯土墙、斗拱为“基本词汇”,屋顶同样是“主要句式”, 千锤百夯的地基和墙体、交叠曲折的斗拱和椽檩,都是为了最后达成飞檐与屋顶,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的各种飞檐,呈现或威严,或朴实,或轻灵的艺术效果。
▲朴之原夯土墙搭配现代材料,刚柔并济,恰到好处
无数亭台楼阁曾藉由夯土墙,来呈现身份,表达感情,高大深厚的墙体,增减有度,愈显其雄壮,飞檐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还有,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以新为贵,而西方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西方建筑满满的神秘宗教情绪,而中国建筑则更多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现代建筑室内及外墙,采用朴之原夯土墙
朴之原,专业的建筑立面艺术机构,致力于夯土墙、清水混凝土、老木及石材立面肌理的美学呈现。
朴之原建筑肌理研究院,数百款夯土墙、混凝土产品,满足建筑、园林设计内外饰面的多样化要求,达成业主希望实现的个性化百变立面效果,使博物馆、剧院、游客中心、民宿酒店、别墅住宅、古镇老屋、遗址保护和园林景区......无论何时,都能成为这片土地上独特的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