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而
夯土墙、青砖灰瓦、石材、木头作为材料,是组成建筑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它们更加具体地承载着远去的记忆、消逝的时光,永远伫立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
永定,被称为没有大门的客家土楼博物馆。作为土楼之乡,这里是福建
夯土墙土楼的发源地和核心分布区,以拥有中国最多、最大、最古老的福建客家土楼群而举世闻名。永定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辗转迁移至此后,历尽沧桑,将悠久的生土建筑艺术本地化,并推向极致的经济文化与民风民俗相结合的特殊产物。
永定客家土楼,经过客家先民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在承扬传统文化过程中,将世代中原技艺与客家文化融合,才成就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增添了无穷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离因离果,离凡离圣,
夯土墙客家土楼能够蔚然成风,并非偶然。史载永定地处简僻,而文风朴茂,甲第巍科为数郡冠。唐代客家先民入居永定后,前期的披荆斩棘,开荒垦殖,中原文化居功至伟,其中温柔敦厚的秉性,不仅夯筑无数朴素土墙,也推动着唐宋之际永定的发展。
在客家土楼夯土建造繁荣期的明清,永定一县诞出翰林13人、进士39人、举人340人,号称永定人文鼎盛。由此可见,人文的鼎盛与建筑的繁荣总是相伴而行,作为保障区域长期发展的内功和软实力,文化自始至终在永定都得到重视。
实际上,不只永定,全世界都是如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过类似的规律,当生产力促进生产工具变革,社会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关系基础,人与人之间需要重新约定文明礼仪等种种规制,反映到建筑上,便是不仅仅提供生活起居等实用功能,建筑价值作为重要元素逐渐凸显,并不断向美学这一更宽阔的空间延伸。
在数百年前的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夯土墙价值的最直接体现,即借由中原文化南迁,建立起聚族而居、崇文重教、敦亲睦族、重视风水的自然与人伦秩序。楹联是点缀在土楼上的明珠,几乎楼楼都会有意味深长、工整对仗的楹联,如“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耕与读”。由此奠定后世直至当代永定人才辈出的渊源。
位居传统夯土墙艺术巅峰的客家土楼,从夯土出发,与自然互融共生,“上下与天地同流”,“万物与我为一”,进而形成天人合一的价值精神。传奇土楼环极楼被称为“大地音响”“抗震巨堡”: 在天井中心喊话,为何会产生扩音器效果,曾一直成谜;100年前永定的一次强烈地震,致使该楼外墙被震开一尺多宽裂缝,随时间推移,缝隙竟又慢慢愈合,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南溪土楼群依山傍水,就势分布于溪河两岸,蜿蜒十余公里,错落有致,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振福楼临水而建,背后青山绰绰,近处溪水潺潺,老树、木桥、石拱与土楼融一,相得益彰;衍香楼历代以诗书传家,内厅仿府第式建筑,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等雕刻精巧,墙壁上书画精美,龙飞凤舞。
逝者如斯,悠悠流走千年。中原文化、技艺与古代永定当地的民间实践相结合,由此形成的客家文化,永远都是土楼的魂,使得夯土墙林立,民居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纵横参差,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