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桌旁,电视正对面,向土墙里挖出一米半宽、一米八长的土炕,土炕上方仍为拱形,与窑洞屋顶相仿。
电视柜旁,土炕斜对一张木床。再下来,就到窑洞最后一间储藏室,土坯隔开,垒成门洞,外挑一幅布帘。
这既是储藏室,又是粮仓,更是美食屋,逢年过节,落了好吃的东西,油馍果子角儿、炖肉蒸鸡、桔子大梨,一律归在这里。后来食物渐丰盛,有方便面、火腿肠、牛奶,但这地儿始终就一个味儿:解馋。
▲朴之原:岔里·窑遥小院窑洞夯土墙风貌复原
窑洞极深,储藏室却从不设灯泡,所以极黑,所以孩子们虽好吃嘴,却不敢来偷吃。奶奶来寻东寻西,因熟悉布局和摆放,运起双目之力,一拿一准儿,如果取的吃食多,用篮子和手电进来便好。
储藏室黑而阴凉,食物似乎从来不坏,简直如天然冰箱。而窑洞冬暖夏凉,早已是尽人皆知的天然空调了。总之,它宜居耐藏,储存食物极好,如地窖放红薯,始终新鲜。
孩儿们看奶奶从窑洞最里间储藏室,端美食进去,又把好吃的拿出来,进进出出多少回,他们自己是从来不单独去的,原因很简单:老害怕了。
而奶奶早就讲过一大串各种故事,仿佛提前打好了预防针:里屋不要去啊,有毛毛怪吃小孩儿。有一次,大姑家刚上幼儿园的小涛忍不住问:姥姥,毛怪长啥样,是不是可吓人那种?姥姥认真地说:是了,专吃爱捣蛋小孩。
窑洞旁另建一土坯房,斜坡顶,硬山墙,刚建成那几年,还能住人,但风吹雨淋日晒,后墙渐向外闪,墙顶竟裂出一道缝,虽在后墙外用几根杆子撑住,阻止裂缝继续变大,但终究还是开裂,于是不再住人,只放些农具家什及杂物。
父亲说,他们小时候吃各种野菜,包括能吃的不能吃的,饿急了其实什么都吃。粮食很少,白面更不用提,主食永远是野菜。为了一群弟妹,爷爷奶奶和已经成人的父亲,节省口粮,拼命干活,天刚亮出去,披星戴月回来,但再累再苦,都是笑眯眯的样子。
过去的窑洞生活艰难,却是童年最温暖的地方,温情脉脉,我们在那里吃饭,在那里睡觉,在那里成长,在那里欢笑。
▲朴之原建筑肌理研究院:窑洞
夯土墙肌理设计与风貌复原
朴之原,致力于建筑美学集成塑造的专业机构,旗下
夯土墙及挂板,师法自然,风雨沧桑,量身定制的个性化高档工艺,专属品味,满足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图书馆、艺术中心、商务办公大楼、剧院、酒店、别墅、民宿的需求,实现建筑形式与内涵统一,成就现代建造与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