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现代化建设,突然就会在一块黄土地上,挖掘到深藏地下数千年的
夯土墙基。当然,相当多的夯土遗存已经得到国家及社会有志人士的强力支持,在原来的夯土墙基础上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几千年的岁月磨砺,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可能因天灾人祸而消逝,根基却得到这片肥沃大地的庇护,向今人述说着它们过去的耀世辉煌。科学研究发现,自殷商及两汉,大中型建筑均采用夯土构筑,在土基上,宫阁台殿、雕梁画栋极尽美颜,可见其时
夯土墙技艺之流行。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万里长城、故宫、马王堆汉墓、秦始皇陵这些古建遗址,它们的地基都是夯土。据分析,古代中国土木建筑的最高纪录永宁寺塔,高达147米,它的中间就是个大大的夯土芯。
夯土墙建造的大致方法,是用干打垒分层夯实土层,这往往需要众多劳动力的一起劳动。在边远的村子里,一族甚至一村的人一起劳动的场面,甚是其乐融融。搁在古代,给帝王们造的大型建筑,无不是成千上万人一起夯土,场面何等壮观。
盛唐的长安城,是早期城市的代表,其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建成,里坊也用夯土墙分隔。夯土技术到了北宋,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北宋匠作少监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就系统总结了当时夯土版筑技术的成就。其中规定"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减亦如之"。
今天,夯土墙最生动鲜活的例子当属福建土楼了。当年,南迁的客家人为了抵御强盗、流寇和地头蛇,遂举全族之力,将家夯筑成圆形的、高高的土墙,方便抵御入侵。几百年过去了,留下来的福建土楼把中国传统的夯土施工巅峰技术保留了下来。
传统夯土墙纵然有种种的不足,但当下仍有大量古代夯土遗存。与我国传统木建筑相比,夯土保存的时间更为长久。毕竟,土不能被点燃,也不会腐烂。而现代夯土堪比钢筋水泥,水泥经过几十年会变脆,现代夯土的性质则更稳定。
传统夯土建筑传承千年的闪光,激励着更多人持续探索其工艺材料。朴之原作为其中的一员,融入现代科技、材料和工艺,坚持致力于新型夯土墙美学与建筑表皮的研究开发,使建筑艺术、社会历史、人文内涵交相融合,精湛的工艺、深入的美学呈现和上乘原材料,共同打造建筑与景观装饰,使这些建筑遗址、旅游景观重获新生,已经收获广泛赞誉,也吸引着更多朋友持续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