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论建筑,皇家宫廷建筑代表了中国土木建筑的最高水平,如能用之于民间,一定是了不得的建造。福建客家土楼便是沿袭了唐宋
夯土墙的技艺水平,还有工匠丁是丁卯是卯的一丝不苟的严谨,才促成今天土楼的有如浩瀚汪洋的世界影响力。
可以想见,其时客家土楼的
夯土墙营建,一定有流落民间的皇家工匠的加入,当然他们都是谁,今天已无可考证。毕竟,土楼并不为某一个人所发明,它是迷恋历史的情愫、超凡脱俗的天才想象和现实的物质条件相结合的劳动人民的产物。
在漫长的岁月里,客家人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努力创造,
夯土墙技术越来越高超,审美境界越来越开阔,客家土楼也就造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越来越美,犹如一只丑小鸭,终于变成白天鹅。
客家土楼夯土墙的土需要经过配制、复合、发酵。这是一道不容疏忽的工序,它事关一座土楼的百年大计。发酵成熟的土,在夯成墙之后才不会有大的开裂和倾斜。配制过程并无统一标准,不同的主人、不同的工匠会有不同的要求。归根到底,只要有利于坚固,有利于不缩水不开裂,有利于防震抗震就行。
夯土墙分为三合土和普通夯土。三合,即是土、砂、石灰的结合。三合土又分为湿夯、干夯、特殊配方湿夯三种。湿夯三合土以砂为领导力量,石灰为第二梯队,土为第三梯队。干夯三合土则以土为核心,砂和石灰团结在周围。
特殊配方的三合土成本比较昂贵,通常宫廷建筑或城池等用的多些,民居即便客家土楼也不是经常能用得起。具体而言,就是加红糖、蛋清、糯米进去。配制过程,同样又有一套严格程序:糯米磨成粉,先以冷水和匀,然后加入大量热水,使糯米粉汤变得非常稀,再放进红糖,然后在温度冷却后打入蛋清,最后将这特殊制造的粘合剂倒进三合土中,用锄头和匀。
建造客家土楼的夯土墙,必有一套工具系统,简单却颇为神奇,一副墙模、两根夯杵、若干圆木横担、一把大拍板、若干小拍板、一盘绳线、一把木尺、一把三角尺、一把水准尺还有铁锤、锒头、铁铲、丁字镐各一把、泥刀、泥锄、木铲若干。可以说毫不起眼、土里土气,但简直管用好使唤。
毋庸置疑,客家土楼的夯土墙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主要体现在高厚比,二十多米五六层的楼,你能想象到它的厚度才1.3米吗?而十多米的高楼比比皆是。除了技术过硬,土楼给人带来的艺术质感也是杠杠滴,起楼完成后,通常还要对墙面进行修补维护,经过摸泥反复拍打,使整面墙巍然一体、平整顺洁,历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建造方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