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规划为工业区的王村如今已完全被现代化的工厂所围绕。在走进村庄之时,仍旧可以辨认出旧建筑的肌理。许多3-4层的灰色水泥建筑物,以及大部分的老夯土墙房屋皆已失修多年。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当地最兴旺、历史最为丰富的村庄。当地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明朝的大学士王景便出生于王村,他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纂修。
村民们谈到王景时总是难掩自豪之情,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正是村庄复兴的出发点所在。
按照计划,建筑师将在村子中央的祠堂对面建造一座王景纪念馆。加上附近的松阴溪景区和石门桥古迹,该区域将成为一处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胜地。
王景纪念馆以王景一生经历贯穿始终,讲述他离开家乡-入仕-返回家乡-复入仕的经历。用地面铺装代表时间轴去贯穿,引导访者在建筑中经历王景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首先,建筑按照村落的肌理分为几个不同的体量。记载着王景生平16个重要阶段的纪念柱以及1个引言纪念柱被布局在建筑的不同节点。其中王景归乡的两个场景被放置在面向村庄和祠堂的位置。
精雕细琢的纪念柱以混凝土作为主要结构,并处在良好的光照之下。这17个节点兼顾了结构性与纪念性,共同讲述了王景传奇的一生。
17座混凝土体量外部包覆着夯土墙壁,并一直延伸至屋顶之外,呼应了村庄内其他建筑的外形。
纪念堂的屋顶提供了一处抬高的露台,能够用于观景和举行活动。
安静而不张扬的外观和充满戏剧感的室内空间共同将这座纪念馆变成一座神圣的舞台,使每位村民都能够通过建筑中的每一处场景来体验王景的人生经历,从而将王村的历史铭记于心。
从外表来看,王景纪念馆按照村庄肌理被分割成四个空间体块,每个体块用夯土材料砌筑,屋面结合内部结构以及细化后的村庄肌理做了部分凸起,并通过统一加注的水泥顶盖完成了各体块间高低错落的组织。
纪念馆的平面形体随外部空间变化而契合,简洁的立面材料运用与村庄风貌巧妙耦合,使建筑与周边呈现一种和谐的状态。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