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之原:一家专业生产清水混凝土、夯土墙、仿木仿石等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东西方两种夯土墙建筑设计:客家土楼与Musgum泥屋

来源:朴之原    作者:    日期:2019-03-26    浏览次数:

导读: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同在一个地球家园,人类却有不同的肤色、习惯和语言。这就容易理解同样的泥土,为何在不同劳动者手里,会演变出如此不同的夯土墙建筑形态。且能几百上千年留存下来,其中包含的技艺之道,及诸多优点,一定值得人们认真审视和学习。
东方夯土墙建筑的代表位于我国福建,提到位居我国传统夯土建筑发展顶峰,且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大家一定会想到客家土楼。本文的“西方”相对于东方的位置,并非欧美发达国家,而是非洲大陆的喀麦隆,有一种现在仍然能看到的形如炮弹,或者放大版拇指的泥房子,名叫Musgum。在东西如此大跨度区间,呈现两种极不同的夯土建筑,足以说明它们与人类是如何的关系密切了。
 
表面上都是泥土,材料却有各自固有的特性;都是用来生活居住,但两地的气候环境、社会人文、民风民俗都大相径庭。我国南方常年阴雨连绵,福建客家土楼除了在基座处需要做特殊的防水处理,屋顶也发展成出巨大的出檐。这也是我国土木建筑工艺的共通之处。
 
此外,客家土楼因为防御和容纳巨大居住人口的客观需要,只能像长城一般围拢起来,且构筑体量巨大,并设计尽可能少的自带防御功效的出入口,才能既有效御敌,又高能组织起繁重的群居生活,这样就成了今天看到的外夯土内木构的土楼结构。
 
不同于客家土楼的庞大和集中居住,喀麦隆的Musgum泥屋虽然高可达九米,但并不庞大,分布也较散。非洲的泥土随处可取,只是抗拉等力学性能较差,才有了泥屋基于压内力的高效结构形式。它的建筑剖面为倒置悬链线的穹拱,实现了结构上的最优,在使用最少材料的情况下得以承受最大的荷载。
 
夯土墙表面上凸出的倒“V”字形纹理,除了作为一种装饰性语言给外观带来生动的韵律,更重要的则是为了加固饰面的耐候力,以防止雨水和干热环境的频繁腐蚀,也更方便人们以这些突起作为阶梯,攀上屋面进行修缮施工。这样一种建造形式不是纯粹的装饰,而是符合工程构造的必要,最终成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由此也体现了夯土作为可持续的绿色材料,长期以来具有的可塑性与巨大潜力。
 
上一篇:针对夯土墙缺点的一种现代改良工艺下一篇:夯土建筑:高昌故城游客服务中心